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 ]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截至1989年,共有61人被边防哨兵枪杀。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万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1989年9月11日:成千上万的东德人借道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再次向西德逃亡,史称“公民大逃亡”。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角度简要分析柏林墙建立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10分)
(2)你如何评价“柏林墙倒塌”的历史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原因: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美苏实力强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严重,形成冷战的局面;美苏争夺世界霸权。(6分)影响:加剧冷战对峙、使欧洲局势进一步恶化。(4分)
(2)加速了德国统一,有利于德国的经济利社会发展;是冷战结束的标志之一,有利于缓利欧洲和世界的紧张局面,推动了国际和平及民主力量的发展。(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 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它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
材料二? 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了许多同盟国在旧金山召开了与日媾和会议,朝鲜、中国没有受到邀请。南斯拉夫、印度、缅甸受到邀请但拒绝参加会议。与会的48个同盟国于8日签署了《与日媾和条约》,即《旧金山和约》。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参加会议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反对条约的内容,拒绝签字;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也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
——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理由。(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理由:媾和条约是美国等国单方面发起;主要受害国家中国、朝鲜没有收到邀请;一些相关国家拒绝参加会议;条约中的一些内容违背了国际协定。(6分)
(2)影响: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日美由对抗走向结盟;加剧了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引发了日本和被侵略国的新矛盾;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祸根;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9分)
本题解析:
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媾和条约没有中国的参与条约,日美签订《日美安全条约》违背国际原则。主要受害国家中国、朝鲜没有收到邀请;南斯拉夫、印度、缅甸一些相关国家拒绝参加会议。
(2)旧金山和约的影响:由削弱日本到扶持日本,使日本成为亚洲冷战的前沿,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日美由对抗走向结盟,加剧了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引发了日本和被侵略国的新矛盾,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祸根。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B.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C.体现了国际间的和平民主精神
D.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国还是能说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从材料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对苏冷战政策。谋取世界霸权。
(2)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组建华约组织(答情报局、经互会也可)。两极格局形成。
(3)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出现多极化趋势。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构成威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