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说明( )
A.苏俄的社会性质要求国家控制经济
B.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要求实行新政策
C.农民的态度决定了国家的主要方针
D.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市场因素存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实际上要求选择变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国家控制经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运用商品、货币的作用发展社会经济,A项错误。联系教材,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农民的态度都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他们只能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其中一方面因素,而不是全部,BD两项说法都太绝对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合和平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苏俄才进行政策调整,答案为D。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分清主次原因,并且会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
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公开提出“和平、土地、面包”三点要求,其主要意图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C.争取工农大众的支持
D.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C材料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无产阶级政党提出“和平、土地、面包”是为了解决俄国人民现实需求,争取最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故选 C。A项不是主要的意图,当时并未获得国家政权,无法决定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D项是在《四月提纲》发表后提出的革命方向。
点评:二月革命是一次自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国家政权,但是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为了扩大影响,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争取工农群众的支持。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四月提纲、十月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1920年”可知“俄国式的革命”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D项与题干观点(主张暴力革命)相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从1954年起苏联在哈萨克、西伯 ?利亚、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在 ?这些地区新建了大量的国营农场。1960年前,全国粮 ?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1/3是新垦地提供的。但到 20世纪60年代末,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许多地方变成寸草不生的荒漠。对上述材料看法正确的有
①赫鲁晓夫的改革采用了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办法?
②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科学的态度,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③赫鲁晓夫的改革认识到了苏联农业改革的根源?
④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