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和孔子一样倍受尊崇,但事实并非如此,孟子却好象被忽略了。原因是孟子的思想:
A.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
B.提出了“仁政”学说
C.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D.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孟子思想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孟子的思想虽为同为儒家思想,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但他主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并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及“性善说”。这显然与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与对人民的剥削搜刮不一致。分析选项,A说法错误,B不够全面;C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痛苦的事实迫使先进分子们深思: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那些盘根错节的旧社会势力,建立起一个新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需要有几个条件:第一,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作为引路人。它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能够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为它的实 现而始终不渝地奋斗。第二,需要以这个党为核心,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起一股不可阻挡、足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第三,这个党应该由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能够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坚忍不拔地奋斗。以往的中国不曾有过这样的党。中国要前进,要走出一条新路,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请结合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观点;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观点;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离评论观点;②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的出路在于建立一个坚强的、以正确理论指导的党,在他的带领下共同奋斗。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曾经作过多种试验,作过多种不同的选择。事实证明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第二,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明确了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是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三,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土地革命、建国后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综上所述,20世纪的史实证明材料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本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抓住材料的核心观点,“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得出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然后结合材料的提示和近代中国各个阶级、阶层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探索,史论结合,阐述结论的正确性。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689年《权利法案》
请完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的态度有何明显不同?
(2)材料二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或局限性?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强调议会的法院已得到国王圣裁,同国王抗辩;材料二则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大权。
(2)主要精神是限制国王的权力。目的是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3)材料一强调国会的法院颁布法律是经国王授权并同意,任何人必须遵守,而材料二更进步,强调法律由立法机构制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与王权的关系变化。关键是答好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可知革命前王权是至上的,不受议会限制;材料二中的8个规定中都是强调议会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在明确这一重大变化后,后两问结合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国家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园先后成为殖民强国;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殖民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根据下面的粮票图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该粮票发行于“文革”之间
B.该粮票仅限上海市使用
C.该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D.从理论上说该粮票没有价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时间看该粮票在文革期间发行,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从理论上说该粮票没有价值,但粮票在全国通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