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 1903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摘编自徐惟诚《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的形式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被称作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年,又称“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壬戌学制”的进步性。(6分)(不得摘抄原文)
参考答案:
(1)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北洋军阀政府的重视;“西学”的影响。
(2)重视教育的普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培养经济人才;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关注地方教育的差异。(答出任意3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民初的教育。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即可概括“癸卯学制”的特点;“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2)问,把两段材料的内容进行比较,然后从学生发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科学家都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理论对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家是

A.Max Planck
B.Darwin
C.Newton
D.Albert Einstein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对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如梁启超以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严复翻译 、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天演论》的观点也是进化论。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一统天下,只有研读经书的各级官学和书院、私塾,“中举”是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根本不知近代教育为何物。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受到西方洋枪洋炮和文化教育的冲击,洋务派开始提倡洋务教育,主张在不变更封建教育制度的前提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针,以“西文”和“西艺”为主要内容,兴办了一些近代新式学堂,并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康云峰、刘莉莉《戊戌维新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
——粱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彼自七八岁人皆入学,有不学者责其父母,故乡塾甚多。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而我中国文明之邦,读书识字仅百之二十,学塾经费少于兵饷数十倍,士人能通古今达中外者,郡县乃或无人焉。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四:在维新时期,政府兴办学堂经费不足时,便鼓励官员以捐助和民间集股的方式办学,当时在职官员和民间出资办学的人很多。粱启超说:“政变以后,下诏废止各省学校,然而民间私立者尚纷纷,亦由民智已开,不可抑遏。”维新派积极创办学堂的同时,还掀起了办报馆、译西文、创学会、建社团的文化革命运动,并且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及其他书籍。所译西书不仅供学校使用,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推广西学。
——郭田田《戊戌变法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认为在维新期间出现的有利于新学推广的现象是什么?维新派教育改革主张产生了哪些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从传统教育开始转变为近代教育;从封闭教育开始转变为开放教育。
(2)相同;兴办新式学堂(或培养近代人才)。不同:变革科举制度;提倡教育为本。
(3)目的:培养维新人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发展;使国家富强(或救亡图存)。
(4)现象:官办学堂与民办学堂并举;创办学堂与兴办新文化事业并举。
作用:促进近代思想启蒙;推进教育近代化;留下宝贵的文明遗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下列各项中与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一致的是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康有为能‘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使他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潮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前需要的处方。”这一“处方”的实践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是
A.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
B.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是洋务运动; B.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是辛亥革命;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说法正确;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洋务运动,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大大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具有爱国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