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朝时,设三司使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的权力
B.分散地方的权力
C.监督朝中大臣
D.分割宰相的财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 军机处的工作: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⑦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⑧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⑨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⑩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⑩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产生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2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4分)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2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分)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4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参考答案:(1)郡国并行制。后果: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酿成七国之乱。推恩令。
(2)措施: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规定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作者看法: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3)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4)向皇帝传送大臣奏折,按皇帝旨意拟旨,下发皇帝谕旨,返还、整理、保存奏折;军机处只起上传下达作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本题解析:第(1)问根据“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刘邦、刘彻”关键词,可以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郡国并行制。结合教材知识实行这一制度,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接连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武帝即位后,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第(2)问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处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行政和财政两个角度分析。关于朱熹的看法主要根据“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两个角度辩证的分析。第(3)问由图一中央和地方官职名称判断是秦朝,图三由“大都、中书省”判断是元朝,图三所示是三省六部制,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其特点,根据分数应该答出两个要点。第(4)问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能力,主要从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根据分数要求,至少概括四个要点。结合加强君主专制主题角度说明其反映的问题。
点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有考查,但考查的角度并不相同。本题除了第(4)问需要提取有效信息并且概括答案外,其余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很容易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几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①军功爵制?②察举制?③九品中正制?④科举制
A.①——军功;②——考试成绩;③——品行;④——门第声望
B.①——军功;②——品行;③——门第声望;④——考试成绩
C.①——考试成绩;②——品行;③——门第声望;④——军功
D.①——考试成绩;②——军功;③——品行;④——门第声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朝授爵制主要依据军功;西汉武帝时设立察举制,以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特点,主要依据品行等;九品中正制创立于三国的魏国时期,注重门第声望;科举制开始于隋代,在唐代完善起来,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演变:
朝代
制度
选拔方式或原则
先秦
世官制
官位世袭
汉代
察举
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
隋唐
科举制
考试选拔人才
明朝
八股取士
八股文考试方式
(2)趋势: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高考试题结合时政热点,从公务员制度和反腐倡廉等热点问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特点及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垄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二铜表法》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是古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D符合题意。A B C三项表述与上述特征不符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还珠格格》是女作家琼瑶的成功转型之作。其第一、二、三部先后被湖南电视台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I》、《还珠格格Ⅱ》和《还珠格格Ⅲ》。由湖南卫视和琼瑶再次联手合拍的新版《还珠格格燕儿翩翩飞》也已于2010年4月开拍。《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在皇宫中嘻嘻哈哈、疯疯癫癫地闹着,剧中的皇帝也无可奈何。根据所学知识对该剧这一剧情进行客观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是不可能的,完全是小说为了情节而虚构的。
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威严,必然规定许多约束,增强人们的神圣感。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绝不会允许小燕子在森严的皇宫随心所欲。因此不可能出现剧中无可奈何的情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