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二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想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中的“公民”的含义是什么?你对材料二中的“政治自由”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自然的自由”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理解“社会契约”和材料三中内容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阅读下文:“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引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本文论及的核心思想是( )
A.建立保障民主的共和政体
B.应该把集中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分
C.分权制衡
D.反对滥用权力
3、判断题 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
[? ]
A.给天主教会以摧毁性的打击?
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
C.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状况?
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4、判断题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信仰得救”的主张
5、判断题 “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卢梭的这种思想表明他:
[? ]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但又主张保护小私有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