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根据全俄舆论中心在2011年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前夕的调查显示,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起了主要作用,对戈尔巴乔夫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俄共,他们一直将戈尔巴乔夫作为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以上看法是
A.正确的,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B.片面的,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
C.错误的,叶利钦才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D.错误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苏联解体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分)国家制度和政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见下图)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象战时紧急状况那样一,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2分)造成这一效应的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6分)
(2)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开始变化的标志性措施是什么?(2分)
(3)材料三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2分)分析其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效应:滞后效应。(2分)
制度政策: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等。(6分)(任意三点给6分)
(2)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分)。
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分)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影响:开创了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人民生活得以改善。(4分)
本题解析:(1)第1问从封建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可知是“滞后效应”;第2问的制度和政策结合所学回答,列举三点即可。
(2)第1问的变化从材料中“1921年”和“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以得出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结论;第2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标志性措施(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即可。
(3)第1问的特点从材料中政府全面调控经济可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即可,其中必答开创了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改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超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命应是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是指《四月提纲》,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四月提纲》提出之初遭到党内的反对,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事实的证明,列宁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夺取政权。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临时政府通知危机加深
B.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变化
C.七月流血事件
D.三年国内战争的爆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七月流血事件使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和平夺权不可能。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要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是从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看,二是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还要看时间限制20世纪初期,并分析这个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可以排除AC;从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看可以排除D,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