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判断题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3、判断题 到达过亚洲的西方航海家有
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4、判断题 新航路开辟后所出现的“价格革命”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导致了世界贸易路线和中心发生变化
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C.增进了各地区和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
D.造成物价不稳,人民生活困难
5、选择题 中国民族工业在近代前期有两次短暂发展,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最大障碍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充分发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