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二)
2017-07-17 14:30: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 )
 ①孟子 ②墨子 ③庄子 ④韩非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在治国思想上坚持“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的是下层劳动者的利益;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在治国思想上坚持“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法治”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故区别最大的是孟子和韩非的治国思想,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诸子百家思想中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1)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2)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 (3)法家:以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4)墨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重视人才、严于律己等。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这些邮票,纪念着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材料中反映出这位思想家的哪些主张?(6分) (2)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近年来我国电视台陆续播出关于孔子的电视节目,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谈你的看法。(6分) (3)史学家有人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是即矛盾又统一的”。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均企望解决什么社会问题? (6分) (4)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8分)
时代
| 人物
| 主要思想主张
| 战国
| ①
|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 荀子
| ②
| ③
| 董仲舒
| 天人感应说
| 南宋
| ④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
| (5) 明清两代出现了具有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如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并批判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观点。简述明清“早期启蒙思潮”产生的背景。(4分)
参考答案:(1)仁;礼;正名。(6分) (2)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服务。(6分) (3) 解决社会动乱,达成社会稳定和政治大一统。(6分) (4) ①孟子 ②以礼治国、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 ③西汉 ④朱熹(8分) (5)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材料中的“克己复礼为仁”足以证明这位思想家的主张是“仁”和“礼”。而材料中的“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足以证明这位思想家的主张还包括“正名”的思想。本题属于简单的问题,从材料中是非常容易概括出来的,不过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把所有的思想主张概括完整,并且要注意在概括时一定要非常简练。 (2)“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没有什么新意的问题,在做此类题时要熟记一些万能答案。例如,在对待传统文化时一定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目的是一定要是使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服务,一定要是使传统文化为社会现实服务,传统文化尽管是时代的产物,但是传统文化当然也有符合当今实际需要的部分。此题和当今文化建国是密不可分的。 (3)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的确是既矛盾又统一的,矛盾是指治国的理念、治国的手段、治国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主张德治、以德治国,一个则主张法治、依法治国,但是二者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决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乱问题,从而达成社会稳定和政治统一、政局稳定的目的。所以,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均企望解决的社会问题是指去解决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乱问题。 (4)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指的是孟子的主张,所以①所代表的是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是人之初,性本恶,以及以礼治国、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也是荀子的思想观点,所以②所代表的就是以礼治国、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等等。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所以③所代表的就是西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是朱熹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所以④所代表的就是朱熹。 (5)在做此题时首先一定要明确“早期启蒙思潮”指的是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所以,“早期启蒙思潮”产生的背景一定要从当时的政治体制和当时的经济基础来进行分析即可。当时的政治体制是指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例如,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表明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当时的经济基础是指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就具备了“早期启蒙思潮”的经济基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早期启蒙思潮”产生的背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僧曰: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兼爱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可以得出明确的信息,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财产,反映的是他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而A项是墨家的主张,克己复礼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民贵君轻是阐述君臣关系,强调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但这两项和题干事件没有关系,此题答案为C。
考点: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题干事件很容易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其本质的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A.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的心学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即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这也体现了人的主观意志的力量,故B项正确;A项是自然景色的描绘,C项描述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项描绘的是友人失约后无聊、失望的心情,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