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这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A、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数量上看,材料表明中国的经济总量比欧美国家高很多,但是不能体现中国是世界文化中心,也不能体现中国是最先进的国家,更不能说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清朝前期的中国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4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明朝时松江的地方志中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这种现象使
A.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B.国家税收大为减少
C.农业大国地位动摇
D.农村土地大量荒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胥(都)从此出”表明棉布已经作为商品,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然经济的保守性。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大众传媒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