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初,有人写了一组描写上海洋场风物的《望江南》词,其中一首写道:“申江好,电线疾雷霆。万里语言同面晤,重洋信息霎时听。机括竟无形。”这描写的是
A.电报
B.电车
C.邮局
D.电话
2、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类别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②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
③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判断题 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他的这一系列活动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判断题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初)《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史学月刊》
材料二 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材料三 读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时期美国能够拥有“隐蔽”的否决权?
(2)材料二中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百般挑剔美国”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3)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结合材料三你认为联合国今后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