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红色恐惧”浪潮到达顶峰,政府逮捕了数千名被怀疑为激进分子的人,国会还通过法律将持不同政见的外国人驱逐出境。与美国这一行动密切相关的是
A.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B.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美国近代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引起其恐慌的“红色恐惧”是与之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五四运动表明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影响较小,排除A项。德国法西斯上台发生在30年代初,排除B项。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1937年,也可排除。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并逐渐巩固发展,这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慌与敌视。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但是战后继续实行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苏俄改为实行新经济政策,BD表述绝对化、片面化,C应是二月革命的结果,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 ]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位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因此选择A。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排除C。选项B、D与题意无关,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样式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实现了现代化,D项正确,A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不是从“模式”上突破;B项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终失败,排除;C项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