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判断题 斯大林在《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一文中写到: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中说:“十分之九 ?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材料主要体现了?
[? ]
A.德国只有少数人反对罗马教廷 ?
B.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较为缓和 ?
C.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
D.德国绝大多数人反对路德
3、判断题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图2 梭伦改革前的辩论
材料二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
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三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回答:
小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图2中展开论战的是雅典贵族中的一派?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小题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3: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4、判断题 北魏农业生产日益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
B.吏治的改善
C.赋税的调整
D.迁都洛阳
5、判断题 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