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
A.使儒家学说引领学术潮流
B.与学术下移同步进行
C.普遍重视礼乐的规范作用
D.导致中国社会的分裂动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新格局形成的政治基础是
A.清政府屈从于外国侵略者的压力
B.中外反动势力的根本利益相同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打”后“拉”的策略
D.慈禧太后和奕訢主张“尽心议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因果关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理解“合作”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能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A、C、D三项强调的都是单方面的因素,因而都应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史料记载: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工厂被毁2000多家;在1937年可以购买两头牛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到1947年只能买一只煤球,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对上述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B.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C.恶性通货膨胀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D.三座大山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1937年可以购买两头牛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到1947年只能买一只煤球,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等信息说明是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B.宣传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批驳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原文出自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他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与自然界的灾异无关,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只是人们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拟天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纺织业、采矿业是当时最大的两大工业? ②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仍然没有形成 ③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④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