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0年5—10月,江苏沿江城市市民去上海看世博会可以有多种方式。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那时他们到上海要乘坐的交通工具一般情况下只可能是
[?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北洋海军的军舰
C.福州船政局的轮船
D.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材料二: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三: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材料四?武汉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1998年武汉全市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20倍,平均每年增长26.8%,到2005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63亿吨,累计实现利税74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525.18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8.18倍。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采取怎样工业化途径?(2分)并分析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的原因?(2分)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参考答案:⑴、汉阳铁厂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步履艰难;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财政常陷入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抗日战争对它毁灭性的破坏。(3分 任答三点即可)
⑵、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原因: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模式的影响;巩固政权的需要。(2分 任答两点即可)
⑶、变化: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2分)
影响:发动了“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因难。(2分)
本题解析:(1)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中的“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所余被日军侵占”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⑵、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分析”,结合材料二中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原因:需要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及其面临的国际环境回答,如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模式的影响;巩固政权的需要。
⑶、变化:由材料二中的“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和材料三中的“钢铁‘跃进’计划”可以看得出两者之间的变化在于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即发动了“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因难。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入超的现象大为改善。
(2)辛亥革命的影响;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市场需求的刺激。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美加强对华进行经济掠夺。说明力量较弱的民族工业,即使在发展较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立即萎缩和萧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右图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C.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岗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率先分田到户,先是有小岗村的试点,然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农村解决温饱是在1987年。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先驱之一。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1)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它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
?
材料二 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义和团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九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
材料三 2010年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中国将走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发展道路。
——以上材料来自“凤凰网”?
(3)各方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指什么?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
(4)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历次改革与革命成败给我们的启示。
? ?
参考答案:(1)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停留在学器物层面)。
(2)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政治体制改革的欺骗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等等。影响:中国被迫放弃改革,转而选择革命的道路(或答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中国经济模式”指中国从1978 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战略及成果(或改革开放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和平崛起之路等等)。史实:①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②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等。
(4)改革者和政府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变革落后的制度;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思想不能僵化)等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