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 ]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利用杠杠原理来汲水灌溉农田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此物在哪一地区被普遍采用
A.长江以南
B.中原地区
C.江淮之间
D.太湖流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桔槔,是一种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被广泛应用于中原地区。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以文补图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并简要评价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10分)
参考答案:
特点: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是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三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6分)
评价: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它又非常脆弱,因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4分)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可以从古代农业的经济构成、生产技术、生产模式三个方面概括:(1)经济构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生产技术: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3)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为精耕细作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农民徭役沉重、生活贫困,容易失去土地,破产流亡。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点评: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常常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对“三农”热点问题尤其要重视。例如联系每年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实施得当对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井田制下土地不属于全体国民所有,而属于周王,排除A;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排除C;均田制开始于北魏,排除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
A、分散性?
B、自给自足?
C、相对稳定性?
D、精耕细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