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是评价(? )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因此马克思所说的“他们”是指维新派,“亡灵”、“受崇敬的服装”是指出借孔子之名。故选B。A项并未借助孔子的威望进行变法;C项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项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传播民主共和观念。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康有为变法时期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孔子的权威宣传新法,托古改制。在维新变法中,儒学成为了宣传新法的工具,孔子也披上了西装。维新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启蒙人们的思想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 ]
A.重视商业
B.重视宗教的作用
C.重视军事实力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请回答: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1)指出A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同是向西方学习,B组人物比A组有何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组人物在近代中国掀起什么运动?试比较两人在运动中的主张主要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A组的学习西方的科技(或器物)层面发展到学习政治(或制度)层面。
(2)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主张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而李大钊则主张俄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变法,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主张向西方学习
B.本质是一致的
C.力主改造儒学
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洋务派为地主阶级改革派,维新派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故B 项错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 项错误。洋务派没有改造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谭嗣同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中,唯有朋友一伦对人无弊而有利,因为它自由而平等,于是他主张将其它四对关系都变成民主、平等的关系。他还认为“西人商于中国,以其货物仁我,亦欲购我之货物以仁彼也。”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谭嗣同
A.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圈子
B.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致
C.以资产阶级学说改造传统思想
D.具有托古改制消极保守的一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谭嗣同构建了一个以“仁-通-平等”为核心的伦理框架体系,兼采西学,并对儒家传统伦理学说加以继承和改造。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