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其更名为(?)
A.拜占庭
B.巴格达
C.伊斯坦布尔
D.大马士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古代史,在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所以C正确,B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 天下之达德也。”他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A.普罗泰格拉
B.亚里士多德
C.韩非子
D.荀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普罗泰格拉属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C不对,韩非子属于法家,法家强调严刑竣法,不重视道德教化;D不对,荀子主张性恶论;B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性,创立了伦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早期发明的白炽灯,它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爱迪生
C.贝尔
D.莱特兄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白炽灯的发明者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所以答案选B,A项改良了蒸汽机提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动力机械,C项最先发明了电报, D莱特兄弟最先制造出了飞机并成功试飞。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明显不同,其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共发生国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各部相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这同时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标志主要要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新生物科技等,他们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发生巨大变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C.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D.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毛泽东的炮战和蒋介石拒绝美国的建议充分说明了二人都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的。故选D。A项材料无法体现;B项说法明显错误,蒋介石借助于毛泽东的炮战有了拒绝美国台湾独立的理由;C项是对材料意思的歪曲理解。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国家的统一成了重要的目标。在50年代,为了防止台湾在美国的支配下被迫独立,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此问题上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即通过战争的手段保持二者的联系。今天,海峡两岸关系得到明显的发展,祖国统一已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此记载体现了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等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星犯”及“灾异”与古代的“赦免制度”的关系,,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