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认为抗战的胜利应寄托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说明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战,故选D;国共两党合作在南京失守之前已经实现;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并未转向农村;开辟敌后战场的是中国共产党;故A、B、C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协定关税
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支付列强巨额赔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不平等条约知识的掌握,可以用排除法。A不符合《马关条约》和《和辛丑条约》, B符合 《马关条约》,C符合《辛丑条约》,只有D符合三者。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关于抗战胜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B.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宝岛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单位:户

材料二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请回答: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具体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他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根本原因:实行保护富农经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改革运动。
(2)矛盾: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农民的购买力限制了工业品市场。解决: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3)人民公社。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4)启示: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所示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B.加速并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C.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被迫由北往南转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程度型选择题,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发生于1937年7月7日而得名,又因发生于当时北平市宛平县城卢沟桥一带,又称卢沟桥事变。历史上,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因此选B。ACD都与此事件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从程度上看,B最符合题意。
点评:最佳选择题此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辨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