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试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17 15:22: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掌握着当时的世界商业霸权,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海上马车夫”等信息说明是17世纪海上殖民霸权的荷兰,故选择D项; A、B是16世纪;D是18世纪。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
材料三?欧美城市化进程日呈强劲时,……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文教近代化。如1862年创立的北京同文馆为近代外语学之始。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机器学堂、1866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1855年在天津成立的武备学堂、1907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省幼稚园,均开各有关教育之先河。
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也是国内城市化的启动者。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城市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法两国城市化程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通过哪些形式开启了中国文教近代化?并指出其意义。(6分)
(4)简述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经济、阶级结构的变化,并说说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2分)(或者答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分)
(2)英国人口中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高于法国。法国的城市化进程与
英国有较大的差距。(2分)
原因:英国于1840年前后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2分)英国通过推行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分)法国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影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2分)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分)培养了大批翻译、科技和军事人才;冲击了中国封建传统的教育制度;沟通了中西文化交流;加快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2分)
(4)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开始创办民用
企业,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2分)
阶级: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人数增多;出现了早期维
新派,其在思想领域里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等要求。(2分)


本题解析:(1)可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回答;
(2)间接对英国、法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行提问。
(3)该意义的回答可从“破旧”、“立新”两个角度展开。
经济、阶级结构的变动关键是抓住本质性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3)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文学家的名言入题,考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实力,因此,司汤达所说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开辟
A.诱发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推动了新航路中心的转移
C.扩大了商品贸易的范围
D.促进了价格革命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872-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厂产量(吨)
89
145
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三: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征产生的历史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①世界贸易扩大,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②西方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出现了产品过剩,商品价格和利润下降;
④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重工业发展迅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加剧。(每点2分,任意4点即可)
(2)特征:①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②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
③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采矿等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3分,每点1分)
原因:①“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及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对华侵略深入中国内地;
③世界市场形成,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6分,每点2分)
(3)评价:①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②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观念,推进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④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8分,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世界贸易总额增加;“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
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产品价格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垄断组织产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该问考查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1895—1899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大;内地丝车数迅速增加说明内地的企业发展较快;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联系19世纪末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3)该问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作出全面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柏拉图和亚里..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