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然而中国人民没有屈服。



?图1鸦片战争
图2中日甲午战争
图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来源:www.91exam.org
请回答:
(1)依据上述三幅地图,写出战争最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的三个条约名称及时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次侵华战争分别给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三次战争,列举两件表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哪一次反侵略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并简述其胜利的国际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842年《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
(2)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运动(写出两件即可)
(4)抗日战争;国际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919年,北京学生发表宣言,“山东亡,中国亡矣。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做一声之呼救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苏醒
③说明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④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辛亥革命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l1分)
参考答案:标题部分(3分)
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3分)?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
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1分)
一场伟大的革命
其他答案: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0。分)
辛亥革命百年祭
观点部分(4分)
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
提倡人人平等
其他答案.(0分)
⑤?
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致的观点。(2分)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
其他答案。(0分)
史实部分(4分)
②
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敝实.(2分)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立民国
其他答案。(0分)
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
其他答案。(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此话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清朝怎样的实质问题
A.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B.皇权至高无上
C.国力强盛
D.皇帝、大臣闭目塞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出自乾隆帝的“圣谕”,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因此选D。
点评: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先进国和工业文明时代的后进国家,中国人在社会转型中不仅遇到了来自内外两方面更大的阻力和困难,而且形成了难以消除的巨大心理落差,如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民族文化心理习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专制意识形态,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闭的经济体系,外来的民族侵略等,都严重地阻碍和束缚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这反映出
A.威权政治下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
B.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
C.康有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不满
D.康有为无法原谅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康有为在请辞中敢于说“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可知,康有为虽身处威权政治之下,但知识分子的“傲骨”十足,“艰难抉择”说不过去,A项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反对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仍然奉清王朝为正朔,坚持改革,反对革命,所以从康有为的视角看,袁世凯身为大清“臣子”,不为朝廷效力,反而在辛亥革命中逼迫清帝退位,落井下石,绝对是“十恶不赦”,不可原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