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梁漱溟(对学生火烧赵家楼事件)认为:“从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因此,他说:“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1919年5月18日
材料2:“我们人类现在既已承认学生运动是合乎正义的,国家和法律也应该跟着我们人类往一条路上走。那些道德上承认,法律上不承认的话,是野蛮时代的法律,专以维持秩序作目的的……这种法律观,单是救济人治弊的,在现在的国家内,实在没有什么功用。
——北京《晨报》:《学生事件和国家法律问题》1919年5月18日
材料3:“梁君说无论什么人,有他的自由,不许他人侵犯,这话本来极是。可是侵犯人的,要是出于群众的行动,那就不能这样的说法了。法国在欧战初起的时候有个极有名的社会党领袖,因为主张平和,给群众打死,后来并没有发生法律上的问题。这种事情实例不知有多少。
——知非:《评梁漱溟君之学生事件论》,《每周评论》第22号1919年5月18日
请回答:
(1)材料1中,梁漱溟是在对什么事件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和材料3对学生事件的相同态度是什么?他们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学生的过激行为是违反法制的,应该用法治手段来解决,以维护法律的公正。
(2)都认为学生运动是合乎正义的。原因:法律应该为正义事业服务。群众的正义行动可以侵犯个人自由。
(3)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应该合法理性的表达爱国热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民族危机,国家存亡,学生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学生的爱国行为可以原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影响发动百团大战的因素有
①日本改变了侵华的战略方针②英美对国民政府的劝降活动③国民党抗战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④汪伪政权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I).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以主要兵力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投敌叛屡,再加上英美帝国主义为了推动日本进攻苏联,力谋与_日本妥协,也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更促使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正面战场形势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日战争形势的好转,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叹:“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创一旦扫地荡尽”
B.《贼情汇篡》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
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D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斗争纲领;C是关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是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无法实现;A符合题意,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和思想文化。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自1994年以后曾连续出题。在命题角度上侧重于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和失败原因等知识的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义和团运动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偶有出现。复习中,需要通过这两次运动的背景、概况、结局、特点与历史作用,全面、深入地认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作用和阶级局限性,加深对中国革命国情的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太平军西征时,诸王会奏提出“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对此同意。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太平军放弃《大朝田亩制度》
B.太平天国领导者认为当时立刻平分土地不合适
C.太平天国用“交粮纳税”来解决军粮问题
D.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限于当时的环境和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实现。但为了军事需要而“交粮纳税”并没说明太平天国放弃了自己的纲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