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2、判断题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
B.以发展资本赘言为目的
C.没有改变中国的政体
D.没有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3、判断题 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 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 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 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 (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朴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 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 根据材料一,简单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5分)
(2) 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 认识变化的依据。(5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4分)
4、判断题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到:“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的一组是?
[? ]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民族工业产生、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5、判断题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
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
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
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