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
B.以发展资本赘言为目的
C.没有改变中国的政体
D.没有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的选择题,考察考生比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先后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不可能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但是辛亥革命推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排除A、B、D三个选项,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 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 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 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 (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朴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 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 根据材料一,简单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5分)
(2) 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 认识变化的依据。(5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李的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奋发图强,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2分)评: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变化:由不重视到充分重视。(1分)
依据: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主力,有力地支持欧洲、太平洋等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在远东的侵略,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2分)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经济和外交发展的需要。(2分)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反省;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复交三原则”。(2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日关系为主线,综合考查近现代中日关系相关知识点。(1)解答此问,应先归纳李鸿章的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关键信息: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观点依据关键信息归纳;李对甲午战争予以了肯定,说明其仅看到事物的一面,故评价则应从甲午战争的危害性来阐述。
(2)本问考查中国抗战的意义,关键信息:国共军队牵制了 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朴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变化是从未充分重视到重视,其因则依据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3)关键信息: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从中国、日本和国际等三个方面阐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到:“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的一组是?
[? ]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民族工业产生、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
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
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
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信息以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A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期的作为。做人如此,治国也可以借鉴,只有一个国家各个领域都兴旺发达,能接纳不同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才能高度文明,而不是某一方面畸形发展,而造成社会大众的心智的缺失,这样的国家是不会长久富强的。A正确。B中《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华事夷言》作者是林则徐。C是洋务派观点,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D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