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三种观点:
观点一: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马克思主义现在只能是,将来也永远只能是国际主义的学说。
观点二:着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把握它的唯物辩证法,并且必须精通他们自己的所专门研究的科学部门中已有的成果,以达到中国各门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化。
观点三: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另一方面,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
材料二 在武装群众的工作中,必须对于工业城市的无产阶级加以最大的注意,绝不能把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看成对于乡村游击战争的简单响应或补充。谁不懂只有工业城市是暴动的组织中心,谁不懂只有无产阶级是暴动的领导力量,谁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暴动策略丝毫也不懂。——《王明言论选集》
材料三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问题上的区别。
(2)据材料二、三,指出王明和毛泽东的观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他们的不同观点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观点与材料一中的哪个观点是一致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观点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
观点二: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学术界;
观点三: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
(2)相同之处:都主张暴力革命。
不同之处:王明主张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
依据:王明是照搬苏联的经验;毛泽东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
(3)与观点三一致。
原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并且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种观点显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都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是运用的领域不同。第(2)问,“相同之处”主要从革命的方式上归纳,“不同之处”主要从革命的道路上归纳,“依据”需结合所学分析。第(3)问,首先判断材料三的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然后进行对比回答。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浙皖起义
B.广州起义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注意材料中提到“七十二健儿”“湿黄花”,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地点是在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及史实准确记忆能力。 A 处为平壤, B 处为丰岛, C 处为黄海, D 处为威海卫,也就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之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1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时期。”这时期,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的表现不包括
[? ]
A.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两次克服党内危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根据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两党的关系
D.根据中国社会性质制定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说明中国的这场革命运动是追求“自由”“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方国家不仅不支持,反而与落后势力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A项与革命性质不符,排除;CD两项与“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