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产生,儒家在春秋时期产生,并在汉武帝时期取得了正统地位;但是到了魏晋时期,佛道思想开始冲击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出现了危机;因此士大夫们开始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借以拯救儒家思想;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和“为天下开太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知,张载和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四个选项中只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了为国为民而不以个人福祸进行选择的社会责任感。C符合题意; A强调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规范;B强调格物致知;D强调儒家的义利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朱熹的“存天理”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亦何益哉!”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相符合,排除ABC三项。D项“经世致用”即能够体现题干“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具有科学精神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解。题干中诸吕作乱,出现日食,七国之乱,出现慧星和月食,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史记》中的这些记载 ,反映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慧星出现的史实,对后人研究天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因此①②③项正确;故选C项。④项说这种记载是科学的精神,说法明显错误。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新儒学具有明显的神秘的色彩。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 ]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大众传媒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