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9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对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依据题干中“1933年”可以直接排除A,因为在罗斯福新政下政府是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改变国有制”的表述不合史实,罗斯福新政中没有改变企业的国有制;C与题意无关;依据材料中“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其只是使企业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 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10分)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梯子”的内涵以及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
(5分)
材料三?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为“巴士底狱”。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摘自《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19世纪英国等欧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4分)
材料五?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直到本世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形成“福利国家”。概括起来,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失业救济……在生老病死、伤残孤寡、教育就业失业各个领域,均有促进、鼓励、保险、赔偿、补贴及救济等各项配套立法。它以社会承担为主,三分之二的开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其他三分之一由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保障制度的演变》
(4)根据材料五概括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1)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大量增加等。(6 分,答出3 点即可)
(2)含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3)1834年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具有强制性,条件恶劣,劳动繁重;社会福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真正起到防止两极分化,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
(4)德国的社会福利实施最早,但直到二战以后才得以迅速发展;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社会保障种类齐全,以社会承担为主。
本题解析:(1)本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难度较低,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特征即可,即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大量增加等。(2)材料二中“梯子”是比喻的说法,其含义是为民提供上升的渠道,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安全网”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即福利制度其目的是: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3)材料三内容说明1834年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具有强制性,条件恶劣,劳动繁重;材料四文字说明社会福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真正起到防止两极分化,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4)从材料五文字内容中可以直接概括出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即德国的社会福利实施最早,但直到二战以后才得以迅速发展;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社会保障种类齐全,以社会承担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
A. 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 调整供求矛盾,经济会重新获得活力
C. 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 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可靠统计,在1929年,1 548 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
A.股价被大幅度哄抬,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B.使很多美国人一夜暴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C.全民皆股,造就了美国人拥有丰富的经济学知识
D.使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面对大萧条,罗斯福总统于1933年3月4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他给美国人应对危机的良方是(? )
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政策
C.控制货币发行量经济政策
D.以供给创造需求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史实,罗斯福新政的中心特点就是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其它三个选项都不符合史实,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