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轻重工业比重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
①图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②图二反映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的成果
③图一表明中国近代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④图一图二表明政府长期重视民生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以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一中由于近代社会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工业基础太薄弱,主要是轻工业发展迅速,图二从1952年到1957年,重工业发展迅速,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据此分析可知①②符合题意,而③④的表述语题意无关,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政策创新”是指
[? ]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民国初年到1920年和1927—1936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民国初年到1920年和1927—1936年的资产阶级政权均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到1920年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所以选择A正确。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初“工业建设会”发表成立旨趣:丕(大)焕新猷(计划),自必首重民生,为更始之要义;尤必首重工业,为经(治理)国之宏图……往者忧世之世,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难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害我工业之发达……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形容众人归向)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1912年2月28日《民声日报》
材料二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教育要遵循的思想是什么?谈谈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思潮:“实业救国”。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2)思想:共和。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各种复辟势力都以失败告终,有利于革命成果的巩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