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历史人物中,为环渤海湾地区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人物是
[?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 ----引自《谭嗣同全集》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 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1分)实质何在?(2分)
(3)?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1分)他的论证依据是什么?(2分)
(4)?材料三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2分)表明了什么实质?(2分)
(5)?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1分)论证的实质是什么?(2分)
3、判断题 近代史上,新旧人才培养模式并举的局面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4、判断题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在1935—1936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国民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国民政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5、判断题 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
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
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
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