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代对王安石变法毁誉不一,如宋人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按:指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请回答:(10分)
(1)宋人邵伯温“尽变更祖宗法度”,其具体的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2)宋人邵伯温对王安石的评价正确吗?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针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王安石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理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等。军事: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教育:改革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2)不正确。完全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对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克服“三冗”、“两积”现象等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的三不畏变革精神更应值得肯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1)是考查变法的时代背景,北宋积贫积弱,然后答出其变法的措施即可。(2)本问是对其变法的评价,材料中的作者的评价只是看到了一方面,是片面的。我们应该客观看待王安石的变法,答出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仰配(强制分配)之弊。”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要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曾设想“民不加赋而国富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取利息 ②向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核实土地、防止官僚地主逃避赋税 ④推行保甲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关键是弄清“民不加赋而国富饶”的意思,即王安石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晏(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大臣)诸道置设巡院官,重价募疾足(善走的人),自诸道巡院距京师,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诸道又各置常平仓,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谷)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虽拏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资治通鉴》
材料二?“今天下财用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
——《续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出发点,并比较二者在具体做法上的不同之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共同影响,并简要谈谈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8分)
参考答案:
(1)出发点:平抑物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分)
具体做法:刘晏设巡院及时了解物价动向,设常平仓调节粮价;王安石设发运使掌控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和市场动态,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原则进行政府采购。(4分)
(2)共同影响:①防止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有利于社会稳定;②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巩固了统治;③减轻人民负担,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利益。(6分)启示: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可知两者的出发点是都以平抑物价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知刘晏设置巡院亲自了解物价动向,而王安石设置发运使掌握物价,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原则进行政府采购。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及第(1)问的分析可知刘晏与王安石改革都不有利于防止商人控制物价,利于社会稳定,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减少了农民的负担,由此分析可知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需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文作者所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是
A.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吏治
C.增加政府收入
D.提高军队战斗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