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材料二?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材料三?“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或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他们开展了什么运动?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是否正确?我们对东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资本主义发展受封建专制的严重阻碍
(2)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新文化运动;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3)不正确;对东西方文化要剔除糟粕,取其精华;要传继与创新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西方启蒙思想以及在近代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理解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的观点,二是要了解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所给材料仔细分析即可,要注意一定不要脱离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系统理论指导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18年,李大钊发表文章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从当时国内外的情况看,李大钊所说的“这种潮流”,是指
[? ]
A.新文化运动
B.民族解放运动
C.民主和科学
D.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四个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重视,成为统治思想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对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种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2)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墨家始终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3)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在近代史上,儒家的正统地位是如何受到冲击的?
参考答案:(1)法家学说。理由:法家主张人们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因循守旧,并主张加强君主权力。这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2)墨家提出的主张有些超出了当时社会实际发展的可能。例如,“兼爱”“非攻”等主张不可能被封建统治者所接受。
(3)儒家主张“仁政”,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强调道德对人类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儒家所主张的尊卑等级观念,反对以下犯上,容易被统治阶级接受和利用;儒家思想在根本上适应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为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
(4)19世纪末,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观念和儒家经典的正统地位;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的矛头直指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封建礼教,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儒学的发展演变内容。在解(1)问时,一定要结合法家的内容来回答,因为法家的主张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回答第(2)问时,结合墨家的“兼爱”“非攻”来回答。尽管这些主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在“兼并战争”时代,“非攻”显然不可能被统治者所接受。第(3)问要结合儒家思想的“仁政”和封建的伦理道德来回答,因为这些主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因而能被统治者采纳。第(4)问19世纪末,维新派在宣传变法时,遭到了顽固派的反对,因此康有为把孔子抬了出来,目的是减少变法阻力。在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奯澂揰虶慱子所不容,故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 91exam.orgnbsp;“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