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实际是在说明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级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B项结论错误,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两级格局还没有被多极格局取代。并且题干也没有强调“一超多强”的趋势,排除D。题干没有说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故排除D,答案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A
|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 亚非拉国家在美苏对峙中保持中立
|
B
| 1967年,欧共体成立
| 美、日、欧三足鼎立形成
|
C
| 1991年,苏联解体
| 两 级格局最终瓦解
|
D
| 2001年“9.11”事件
| 美国操纵联合国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因此选C.
点评:本题也可用排除法,A不对,不结盟运动表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美苏对峙中采取中立政策,但不能说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的亚非拉国家也是如此;B不对,欧共体成立表明西欧崛起,但不能证明美、日、欧三足鼎立形成;D不对,“9.11”事件反映的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选项C中转化为大规模“热战”错误,因为冷战局面下,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 ]
A.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承认西柏林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肯定西方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和责任。下列史实与上述做法本质完全相反的是( )
A.《马关条约》后日本归还中国辽东
B.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
C.英俄支持阿古柏政权
D.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承认西柏林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肯定西方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和责任”,实际上是分裂德国,阻挠德国的国家统一;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却是采取和平的方式维护国家的统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