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古代赋役结构演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人头税逐渐向资产税转化,二是力役逐渐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而这两条途径的最终汇合点为田亩税”。这两条途径最终完成汇合是在(? )
A.唐朝两税法
B.宋朝募役法
C.明朝一条鞭法
D.清朝“摊丁人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上何种赋税制度和当前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水平最为接近
A.两税法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高难度的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基本史实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解答该题应以当前税费改革的主要特点(按田亩多少征收统一的税)为依据,再将各时期赋税制度的基本内容与之一一对照,看哪一个最符合或最接近。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小题1: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指的是保护农业和手工业,限制商业的发展。
小题2: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出了宋代城市周边小镇的繁华景象。
小题3:17、18世纪荷兰、英国等国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小题4: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大大推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开始了。
小题5:工业革命后“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小题6:鸦片战争后,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举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小题7: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战胜利后,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因素是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北洋军阀政府的苛捐杂税。
小题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是导致1959~1961年出现最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小题9:向明中学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小题10: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A
小题6:A
小题7:B
小题8:A
小题9:B
小题10: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朝时一条鞭法和清朝时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C.农业手工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基础知识。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代表了16世纪明代管理者试图获得一种理想状态的各种努力。“地丁银”制度,是指清朝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康熙时,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叫“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束缚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