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材料三】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意识形态等,这些因素在综合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种种力量对比就构成了不同的世界格局。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因素在决定世界格局变化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请回答:
(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论述的要点有哪些?(3分)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决定20世纪40至90年代初和当今世界格局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2分)
(4)以史为鉴──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应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哪些对策使自己真正成为世界一极?(4分)
参考答案:(1)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
(2)①“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发展趋势是多极化,但最终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1分)②美国虽然仍是惟一的超级大国,但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正日益增强。(1分)③世界发展的多极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分)
(3)冷战时期,军事、政治因素起主导作用;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因素起决定性作用。(2分)
(4)①承认 “一超多强”的现状,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1分)②采取分步走战略。(1分)③深化改革开放。(1分)④坚持和强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04年7月指出:“……人们对美国空间是爱多一点还是恨多一点,取决于我们被视为朋友还是恶霸。20世纪40年代,我们的优势比现在还要明显,‘马歇尔计划’帮助我们获得了软实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②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③开始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②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而非马歇尔计划;③开始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是发生于杜鲁门注意出台时,排除②③,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1948年,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其目的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结果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同时,也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经济困难,阻止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A.维护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九国公约》规定“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原则”。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选D。
考点:《九国公约》
点评:《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是弱于美国,表现在:
A.出兵阿富汗
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C.古巴导弹危机
D.修筑 “柏林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出兵阿富汗,说法错误70年代末,出兵阿富汗;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说法不符合史实,80年代~90年代初放松对东欧的控制;C.古巴导弹危机,符合要求;D.修筑 “柏林墙” 美国实际上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两极对峙的表现
点评: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期美苏的争霸政策。
苏联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
美国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⑴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⑵特点:①“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
②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是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邓小平文选》卷三
材料三: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仍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面临新的挑战。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加……
——1999年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5分)
(2)材料二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2分)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建设道路),(1分)苏联苏联“新思维”改革的影响,(1分)西方的“和平演变”。(1分)实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2分)?
(2)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原因:苏联解体,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发生变化。(2分)
(3)总体趋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分)?
(4)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等。(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给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可以分析出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为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形势的变化是指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联系史实可知,多极化加强的表现,有苏联解体,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发生变化;第(3)问,根据材料中“国际形势总体上仍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可以得出结论;第(4)问,联系所学知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等是当今世界的不稳定性因素。
点评:多极化趋势加强表现: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个单边主义;②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加强,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影响:①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