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 ]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C.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之所以人的价值、人的权力之所以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原因在于近代中国面临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即侧重于救亡忽视了个体的启蒙,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工业化程度不同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如B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国情,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间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对此的准确理解是
[? ]
A.就是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是西方列强及其工具清政府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的形象大使--清政府与满族之外的各族人民间的矛盾
D.即封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与推动历史发展的人民大众的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的规定,损害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主权
D.司法主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中国开始丧失司法主权。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