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B.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
C.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
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报刊分别是由哪个资产阶级派别创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这些报刊在当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民报》: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青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的阵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新青年》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了人民的觉悟,动摇了封建和儒家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近代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学习西方文化
C.打破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
D.进行文学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青年》(《新青年》前身)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此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
[? ]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C.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材料二 ?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两位应排在前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特点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积极参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扬民主、科学、新道德及新文学;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最早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1920年春,与陈独秀等酝酿组织工人阶级的政党。
(2)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通过创办通俗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特点:中国思想界的主流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