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中最具有干扰性的是A项。但试题中涉及到的时间是1851年,此时法美等国也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根据上表可以分析得出,虽然法美此时也已完成工业革命,但工业化水平较低,这样就可以排除A项。C项不能从表中直接分析出来,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3分) 材料二: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线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⑵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措施(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代表哪些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成立说明什么?(4分) 材料四: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4)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 ⑴答: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世界物产(文明)的交流和传播(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答出任意三点3分) ⑵答:措施:1944年——1945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订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7年相关国家签署了关贸总协定。(4分) 评价:该体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分) (3)答: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3分) 说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或地区内国家联系的加强)。(1分) (4)答:表现:全球贸易的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审清题意:依据材料一。结合材料“……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可归纳出:西方的殖民活动的开展、新旧大陆的交流、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加快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2)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首先要分析材料“……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明确美国人之目的及其行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理解与认识。解答时要结合三幅图画的的内容,尤其是关键的提示,如美洲地图、亚太地图、12颗星等。联系所学,可知三幅图画代表的经济组织分别应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 (4)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注意审题:依据材料四、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材料“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可归纳出答案: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资本全球流通和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 ,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时期
| 材料
| 结论
| 第一组? 15、16世纪
| 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相情愿。 ——哥伦布《航海日记》
| 欧美联系加强
| 第二组 19世纪 中期
| 世界强国英国在1846年和1849年先后废除了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和一些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希腊(1837年)、土耳(1838年)、波斯(1836,1857年)、中国(1840,1842年)、日本(1858年)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的贸易协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六期
|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不平等贸易体系形成
| 第三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开通,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铁路网密布全球,洲际铁路开通的有:1869年美国横贯北美的大铁路与太平洋铁路接轨;1903年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世界通讯网形成。60年代,有线电报的使用已经越出国界;70年代,电话开始使用;1901年,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成功。汽车和飞机已经出现。20世纪初期,全世界已由200万辆汽车奔驰在交通运输线上。 ——麦克尼尔《世界史》
| 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 本堂课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10分)
参考答案: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列强在全球扩张,世界大部分落后国家与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2分)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光大地区基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其开始形成到初步形成,再到最后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再加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的迅速发展共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发展变化的特点都不相同,本题只需要从时间上进行分期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这公司的各样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 况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B.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意可以看出这种状况是指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联系时间“19世纪”可知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ABC虽然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变迁。 点评:从命题角度上看,两次工业革命及影响仍是高考命题重点。 从题型上看基本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考查比重加大。 从内容上看,应该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注意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在复习时联系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全球性的经济低谷,重视本单元中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