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文学革命”,这场革命的目标是:
[?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白话文进行文学改良
C.运用白话文表达新思想?
D.以文学为武器发动政治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始终以“民主科学”为旗帜
B.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绝对的偏向
C.革新的范围局限于文学领域
D.文学革命只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由于高度的文化优越感,中国人在文化上始终处在不败的地位,同时导致其对外来事物的普遍排斥,而后更逐渐发展为对外界冷漠的内向型心态。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人在文化上始终处在不败的地位,同时导致其对外来事物的普遍排斥”说明当时由于自高自大,国人对世界的不了解,造成以后落后挨打局面,图片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天朝上国”的思想,故本题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为纪念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2010年某地举办展览。请按照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展览主题?

[? ]
A.利玛窦——虔诚的西方天主教徒
B.利玛窦——西方科技积极传播者
C.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D.利玛窦——中外文化交流开创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也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救也;否定教权,求
宗教之解救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救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从违,其效将人间之思想之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人权”是指什么
?(2分)在这里陈独秀提出了哪些主张?(4分)
(2)材料二中陈独秀号召人们坚持什么精神?(2分)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2分)如何理解这“两位先生”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人权”是指民主。(2分)主张: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等,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与旧意识形态进行斗争。(4分)
(2)坚持科学精神。(2分)
(3)指民主和科学。(2分)要使
中国成为真正的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