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②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③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④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制度下,仍然是皇帝个人决策,不属于集体决策。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了皇权专制。由此①②③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有饶”的目的,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有
①政府向农民贷款?②向富裕大户征收免役钱
③设三司统管财政?④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中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依据所学知识,①项是青苗法;②是募役法;③属于王安石变法中的机构改革;④是在土地制度方面的措施。故能实现“民不加富而国有饶”的目的是青苗法和募役法。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制度是指
A.征辟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度
D.科举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时间“汉武帝时期”,察举制虽然时间符合,但是是自下而上选拔人才,与题意“自上而下”不符;军功爵制度流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创立。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从鸦片战争前后到期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开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顺序正确的是
[? ]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