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
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幕府和倒幕派的争权夺利斗争
C.天皇为维护自身封建统治的改革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近代化的进程。但结局不同,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B改革的领导力量不同?
C群众基础不同?
D学习西方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比较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分析与阐释的能力。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是在相同时代背景下开展的近代化的尝试活动,两者有许多区别,特别是结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学习西方的内容和具体方式。简单来说,中国是在不改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实行“中体西用”,继续维护专制统治,而日本通过武装倒幕推翻幕府专制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以它是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明治维新1868年《五条誓文》
材料二?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第二,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两国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除旧布新”的主要举措,指出其共同的积极影响。
(2)中国的维新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关联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日本:倡导文明开化,社会习俗西化等;中国:兴女学,倡不缠足运动等。
影响: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推动两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2)有。理由: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维新变法借鉴了日本明 治维新。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材料一“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再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主张在社会习俗方面兴女学,倡不缠足运动等。
(2)注意日本明治维新对维新变法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借鉴日本,进行改革。
点评:注意中心话题的历史学科规律性认识的再现与再认。如改革专题,就必须准备这些知识储备:①规律性总结: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②分类。③实质: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④主要原因: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⑤成败及原因分析。⑥评判及主要依据。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关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致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八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米骚动”事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高杉晋作成为“攘夷派的急先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攘夷运动失败后,高杉晋作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著名的鸟羽、伏见战役就是由倒幕派领袖西乡隆盛领导的,并取得了胜利。结合材料二分析倒幕武装能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认识到中国衰败是由于不能抵抗外侮,日本要避免衰败就要反抗外来侵略;强烈的民族责任心。
(2)思想转变:避免西方列强侵略,不能盲目攘夷,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改革,才能改变日本现状。活动:1865年起兵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
(3)西南强藩控制地方政权,联合力量壮大;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动摇幕府统治;天皇的秘密支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
内容是:“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请回答:
(1)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5分)
(2)“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的目的是什么?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4分)
(3)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东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3分)
参考答案:(1)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5分)
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幕府的封建统治导致国内矛盾尖锐,广大下层民众、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以及中下级武士都对幕府不满,加上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5分)
(2)“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的目的是什么? (2分)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4分)
目的是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摆脱民族危机。(2分)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政治:废藩置县。经济:承认土地私有或大力引进西方技术。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举办新式学校。军事:学习西方,建立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4分)
(3)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东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3分)
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的影响:日本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列强的侵略,成为独立的国家(2分)。但是,日本也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对朝鲜、中国进行侵略给东亚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分)
本题解析:(1)明治维新的时代背景只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去回答即可,材料中的信息较少;(2)该问题本身即多少带有相关的答案“大振皇国之基础”的意思就是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结合教材内容的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写出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即可;(3)该问题考查的是对明治维新影响的评价,从正反两方面解答即可。
点评:高考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考查主要涉及到选修层次考查,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材料题,本题即是典型之一,因为在此题型中可以全面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①明治维新的时代背景②明治维新的具体举措③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性质④明治维新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