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个英国资本家申请在莫斯科郊外兴建一个新型企业,很快得到苏维埃政府的批准,此事可能发生在
[? ]
A.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时?
B.三年国内战争期间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一五”计划期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及成因。(10分)
参考答案:(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面对困境,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2)内容、问题及影响: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还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 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但是由于对于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经济改革措施仓促上马,缺少宏观决策和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苏联经济持续下滑,戈尔巴乔夫把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归结于政治阻力太大,为了扫除障碍,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本题解析: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必要性。其次,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要点,试图突破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框架,如取消行政命令,打破单一公有制结构等,但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之决策上的失误,仍然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最终导致改革走进死胡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苏联建立集体农庄后,实行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并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苏共做出决定,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把部分机器直接卖给集体农庄。这一决定
A.解决了苏联的农业问题
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性
C.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
D.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苏联的农业问题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没有得以解决,所以A项错误。仅是机器这一生产工具的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不能表明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C项错误。D项为错误项,材料中涉及的是机器的所有权的变化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保障了军事胜利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引起农民的不满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