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都曾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但执政后期又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个人专权,根源在于?
[? ]
A.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触动
B.两人政治声望和威信不断提高
C.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D.两人都有较强的权力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这是一幅宣传“十月革命”的油画。下列哪种说法不能揭示这场革命的深刻内涵

[?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2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3分)
材料二?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4分)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3分)
材料三?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3)为摆脱“路径障碍”,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3分)
参考答案:(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分)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3分)
(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4分)
“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3分)
(3)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时间“1921—192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考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新经济政策在工农业方面的措施回答;“苏联30年代”可知是苏联模式,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回答。
(2)注意其中涉及人物“罗斯福”可知考查罗斯福新政。在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本质、作用来回答即可。
(3)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点评:读,解题的前提: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3.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图1马、恩在一起?图2公社成立?图3“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请完成: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2)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有何直接联系?
(3)三幅图片分别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4)这三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
(2)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是《共产党宣言》问世的经济基础;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敌视工人阶级,企图以武力解除工人武装是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制造七月流血事件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背景。
(3)《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十月革命的爆发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挫折到胜利的曲折发展历程。
本题解析:关键要读懂图片材料蕴藏的有效信息,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解题要结合教材上有关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背景及影响综合分析,还要注意图1体现的是理论创建,图2和图3体现的是革命实践失败和胜利。此题提醒我们历史学习中必须图文结合,同时对各个历史小专题需构建知识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6分)近代以来,为适应日益深化的现代化浪潮和全球化浪潮,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种事业者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亦就愈有利于社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首次出版)
材料二 (1933年)4月19日,罗斯福废止了金本位制,当美元贬值11.5%之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就又能同欧洲那些早已走上通货膨胀道路的国家竞争了。……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条文(引者按: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正如琼斯—拉姆森机械公司当时的经理拉尔夫·弗兰德斯所说,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三?早在战事(引者按:指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1914年前的金本位制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以对国际商业进行监管的努力并不顺利,但是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后来却被证明是成功的。
——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采纳该观点的历史背景。(4分)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差异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中“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在保护劳工权利的立法中有何体现?(12分)
(3)材料三中美国的“大胆的计划”及“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 在二战后初期的实施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根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制定这一“大胆的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支持美国的计划?(10分)
参考答案:(1)观点:提倡自由竞争。(2分)历史背景: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增强,英国政府采取措施打造“世界工厂”。(2分)
(2)差异:材料一鼓励自由竞争,材料二主张限制自由竞争。(2分)原因:①垄断组织的形成,减少了自由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②无序的竞争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全面危机。(2分)体现:先后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6分)(或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保护工人集体谈判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等)。
(3)“大胆的计划”指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或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分)“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指建立关贸总协定。(2分)美国制定的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及3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市场的稳定性。(2分)英国支持的原因: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丧失了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2分)②英国面临着战后经济重建的任务,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资金援助。(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文字内容中可以看出亚当·斯密积极主张自由竞争;英国采纳这一主张的原因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的实力增强,英国政府采取措施打造“世界工厂”。(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主张限制自由竞争,这一之前资本主义社会普遍推行的自由主义明显不同;导致自由主义走向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发展的原因有①垄断组织的形成,减少了自由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无序的竞争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全面危机;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限制竞争的措施在法律中有明确体现,即先后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或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保护工人集体谈判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等。(3)从材料三的语义关系中能够判断出“大胆的计划”指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或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指建立关贸总协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找出美国积极推动建立关贸总协定的原因即:两次世界大战及3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市场的稳定性;英国支持美国也是为了国家利益和整个资本主义利益的需要,其具体表现在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丧失了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②英国面临着战后经济重建的任务,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资金援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