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上海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A.《史记》
B.《三国志》
C.《汉书》
D.《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B项三国志是晋代陈寿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C项《汉书》是班固所作断代史,而且他是在其父亲班彪整理材料基础上所作。D项《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应选C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判断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叙述是否正确 ① 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代铸币制造的样式。②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最早建立县制。③ 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④ 秦朝能够推行“车同轨,书同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D.④正确,①②③不正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历史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①项中开始使用圆形方孔钱的时间出现错误,应该是秦国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了。②项中的时间也出现了错误,应该是秦国,商鞅变法时就“废分封,行县制”。③项中的秦国应为秦朝。以上三项均混淆了秦国与秦朝的概念,故出现了错误。④项秦朝能够推行“车同轨,书同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统一是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应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某个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责。既有相责,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又有相实”这一制度指( )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元代的中书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元代的中书省制,这三个时期的三种中央官制之下,宰相都是实职,都是法定的国家机构所以不复合材料中的,“虽无相名,实有相责。既有相责,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又有相实”。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限制的作用。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韩非子》载,商代“殷之法,弃灰(垃圾)于公道者断其手”。说明商朝
A.社会矛盾尖锐
B.乱丢垃圾的问题十分严重
C.高度重视公道的维护
D.重视环境卫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题意得知商代严格对乱扔垃圾的人进行惩罚,这样严厉的法律说明了商代很重视卫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