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列国反映的是分封制,而州反映的却是中央集权制,所以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D.中央集权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差异是 (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了一些诸侯国。因此在地方制度上二者有明显的不同。故选B。A项相同,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项相同,都是皇权至高无上;D项相同,都是维护自身的统治。
考点: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点评: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统治者认为秦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同姓亲族的庇护辅佐,因此分封了一些刘姓诸侯。与此相关的古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发展演变的过程学生也需要准确把握: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代是实行行省制。同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也不断的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比较相同点,A.设立六部对应唐朝,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对应宋朝,只有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从秦汉到明清,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要加强君主专制,必然要削弱相权。削弱相权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彼此制约,从而保证君权的独尊,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二是转移相权及机构,以免相权“尾大不调”,权力转移的总趋势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如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实行内外朝制;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
材料四 图片反映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8分)
(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怎样的律令?(6分)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分封制、宗法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8分)
(2)秦始皇;依据:他自称皇帝;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制定了秦律。(6分)
(3)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汉:汉武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4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公、侯、伯、子、男都拥有不同数量的封地,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的作用是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根据材料二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以血缘的亲疏来划分政治等级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其作用可结合所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
(2)材料三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说的是灭掉六国,完成天下统一。由此得出“寡人”指的是秦始皇;根据所学可知他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律令则是秦律。本题需要学生对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加以了解。
(3)材料四“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反映了赵高权势过大,危及皇帝, 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根据所学作答即可,但要做到答出具体的措施:汉:汉武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统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内朝、 三省六部 、二府三司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近代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