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隋罢外选”说明当时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了中央,再结合隋朝、唐玄宗这两个时间,可知是指的科举制。故选D。A、C也是选官制度,但不符合材料的限定。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地方管理的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汉代桑弘羊首推平准政策:“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下列改革措施中借鉴了此理论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万物不得腾跃”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王安石变法相关内容——对物价的调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其余ABD三项明显不相关,不正确,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北宋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4分)
(3)丞相废除后,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你认为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参考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当时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4分)
(3)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原因: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4分)
本题解析:第(1)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一,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 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但四人措施的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回答。
第(2)材料二的大体意思是:自秦朝以后的各朝君主,不借鉴秦朝设立宰相的隐患,使宰相成为危害国家稳定的一大隐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再有,明朝初年,出现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因此明太祖废除宰相。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更谈不上制约皇权。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文中涉及的“封建国家”与“若干行政区”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是指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国土分为“若干行政区”,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说明此制度为郡县制;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故B正确。两者都是地方制度,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分封制却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A错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郡县制不是,而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的是郡县制,故C错误;郡县制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王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