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央与地方矛盾。题干中“贡赋不入于朝廷”“藩臣”“《旧唐书》”等文字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应是指?
[?]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
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D.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中国古代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
A.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
B.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C.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D.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枢密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知识。北宋的枢密院不能提高办事效率,明朝的内阁不能够提高办事效率,清朝的枢密院不能够提高办事效率。所以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4分)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3分)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1分)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及作用。(3分)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3分)
参考答案:
(1)分封制。(1分)影响: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统治区域。(2分)
(2)实行郡县制度。(1分)特点:建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血缘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4分)
(3)行省制度,中书省辖地,宣政院。(1分)作用:有利于维护统一,为后世行政区域规划奠定基础(2分)
(4)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加强,地方的自主权越来越削弱。 (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齐、鲁、燕、晋、宋”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一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第一题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第(2)题第一问依据图片信息“蜀郡、陇西郡、会稽郡、琅邪郡、渔阳郡、辽东郡”可知秦朝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第(2)题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的特点是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管理形式。此问也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
第(3)题依据材料“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等”可知元朝为了管理广阔的疆域在地方实行了行省制,根据图片材料还可以发现在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区通过宣政院来管辖。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4)题综合以上几幅地图可知西周的分封制虽然有利于巩固统一但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秦朝的分封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由此可以概括出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加强,地方的自主权越来越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元朝的行省制。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读图一至图四,回答问题: (13分)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分)
(2)与图一相比,汉朝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采取了那些措施?(2分)
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有何意义?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2分)特征:皇权高度集中。(1分)
(2)频繁换相;设中朝,以对抗外朝。(2分)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2分)
(3)皇帝:雍正。(1分)
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1分)
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1分)
意义: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分
(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情况,需要结合图片内容来回答。第(1)问结合图一中出现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郡县乡”可知是秦朝实行的三公九卿制;结合图二中出现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可知是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这两种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体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第(2)问结合结合所学知识,汉朝皇帝为了削弱相权,重用身边的近臣,形成中朝;图片三中的文字提示可以发现,皇帝下面直接是六部而没有了丞相一级的机构设置,因此可以判断此图反映的是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的状况,加强了专制统治。
第(3)问结合文字提示可以知道此图是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当时的办公处所;军机处的职能主要是“跪受笔录”, 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4)问结合四部图片中中央机构官职的变化,反映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通过秦始皇设立丞相,到丞相权力不断削弱,直至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完全成为皇帝的御用工具,说明皇权不断增加的趋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