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封国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行省制的内容、意义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读下面的三幅图,其变化最能反映出
[? ]
A.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C.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较为突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和“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等信息唐宋时期在君主专制的体制下,宰相拥有很大的权力,故D项正确;A、B两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
A.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都是因为国王的暴政引起的
C.都推翻了原来王朝的统治
D.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3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1)先以德行为标准,再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3分)
(2)察举制下,考试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下,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2分)
(3)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为官僚队伍选拔高素质的人才。(4分)
(4)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3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三则材料所展示出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过程,通过三则材料我们能够发现中古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特点:先以德行为标准,再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与材料三分别介绍了察举制与科举制。两者分别是汉朝和唐朝之后的选官制度,二者的作用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而两者不同主要在于察举制下,考试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下,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我们能够发现科举制的产生条件。题干要求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科举制产生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多个角度多层次分析。主要侧重于政治因素来回答。
(4)本题考察科举制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三则材料来概括分析科举制的特点。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中比较完备的选官用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它的特点主要结合自由报考,分科考试等来回答。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