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国语·齐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6分)
(2)?材料二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3分)
参考答案:(12分)(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6分)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3)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分)
本题解析:(1)注意提取信息,材料一工“就官府”是工商食官使然,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生产,自然要“就官府”;商以贸易,故“就市井”;材料二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反映了家庭手工业;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反映了苏州的民办手工业织机已有一定发展。
(2)材料二的大意是有五亩地的人家,在墙下种植桑树,妇女养蚕,那么老人就可以穿上丝帛了,因此可以得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注意材料三信息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说明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历史材料解析题是比较常见的试题类型,但由于此类题型的材料,通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这就加大了学生理解材料的难度,从而影响到答题的效果。因此,提高历史文言文材料解析题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此类历史材料题呢?
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破除对此类试题的惧怕、厌烦等消极心理,积极正确地面对这类试题。当考题中出现比较难懂的文言文字句时,我们可以不必把注意力集中这些字句上,而应从总体上去思考,这是做好这类试题的前提条件。
其次,解答历史文言文材料题的切入点应放在材料的出处,根据材料的作者、时代去推敲和教材连接的部分,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问题进行定向思维,组织有效信息准备答题。
再次,要抓住材料中所给的关键词,找出材料所述内容或者观点的核心部分,辨别观点是否正确;代表哪个阶级或社会层面的利益;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如何;对现实有哪些启示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最后组织答案,做出回答。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古代中国最早的职业商人出现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商朝的商业活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专门通过物品交换谋利的职业商人。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
B.元代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D.晚清的文学创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B.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
C.唐朝有唐三彩,元代有青花瓷,明代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彩
D.在欧亚非地区都曾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长安崇仁坊“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时期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地点限制?
③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④政府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三千余肆”、“四百余店”和“货贿山积”可知①正确;由“洛阳南市”、“长安崇仁坊”可以看出②正确;由“昼夜喧呼,灯火不绝”可知③对;由“其内一百二十行”、“四壁有四百余店”知道④对,故全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