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陆游有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乡村的文化生活
B.都市的文化生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话本艺术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2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分)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2分)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2分)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2分)
(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2分)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2分)
(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3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依据材料一中“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和“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的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认识依据材料一中“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的信息可归纳出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第三小问从推行重农抑商的原因,特别是商业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来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中措施依据材料二中“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目的依据材料二中“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的信息来分析可归纳出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盐铁官营、货币官铸、物价管理等角度来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状况依据材料三中“宋代的州郡财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和“北宋商税简表中商业税手的不断增加”的信息可以归纳出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的信息可归纳出重视商业,适当减免商税。
(4)认识从材料一中“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和材料二汉代抑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再结合材料三中宋代重视商业的信息,可得出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蚕······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蚕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说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草市由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开始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是在 (?)
A.秦始皇时代? B汉高祖时代? C、汉武帝时代? D、唐太宗时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我国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成为限制私人大资本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答案选C,A B D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