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
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各项符合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是( )
A.“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
B.“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C.“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D.“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维新派的主要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明。选项A中“兴民权”的主张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该奏折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B.19世纪70年代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逐渐转向制度层面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里的所谓学习“文科”是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武”是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学习“文科”的学生远远多于“学武”的学生,说明中国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故选B。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从材料并不能说明日本的科技不如英美,二者材料中并未比较;D项错误,从器物到制度的学习是中国救亡之路探索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思潮。(3分)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这个事件的最主要的思想主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梁启超的观点,简要归纳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3分)
参考答案:(1)新思潮的萌发、、维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潮(3分)。
(2)新文化运动(2分)。
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2分)
影响: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人们思想。(2分)
(3)由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由“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可知是中国发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由“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可知中国发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的维新变法。
第二题“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可知“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是指在思想方面的彻底觉悟,也就是指新文化运动,其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影响: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人们思想。
第三题,由“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为:由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